-
来双虎
这是该歌手演出过的所有吉他谱,希望这些原版吉他谱对有帮助。
0
首
-
秦彦渊
这是该歌手演出过的所有吉他谱,希望这些原版吉他谱对有帮助。
0
首
-
张霰
这是该歌手演出过的所有吉他谱,希望这些原版吉他谱对有帮助。
0
首
-
薛锐
这是该歌手演出过的所有吉他谱,希望这些原版吉他谱对有帮助。
0
首
-
方浩栋
这是该歌手演出过的所有吉他谱,希望这些原版吉他谱对有帮助。
0
首
-
张哥
这是该歌手演出过的所有吉他谱,希望这些原版吉他谱对有帮助。
0
首
-
杨训林
这是该歌手演出过的所有吉他谱,希望这些原版吉他谱对有帮助。
0
首
-
林承焕
林承焕,一个热爱唱歌的青年,网络歌手。...
0
首
-
姚大钧
声音艺术家,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Ph.D., a.b.d.。
现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科技艺术研究所教授,「艺术与科技中心」执行秘书及计算机音乐实验室主持人;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客座教授;
DaoHaus 中国新媒体艺术中心发起人及主任委员。
华人音乐圈内最活跃之前卫音乐推动人之一。
近年来致力于推动台湾及中国新生代之新音乐创作,并促进与世界先锋乐坛之快速交流。
曾策划并主办「北京声纳2003:国际电子音乐节」,为中国史上第一次大型国际前卫音乐活动。
2004 年担任策划「台北声纳 2004科技艺术节」,为台湾最大规模之电子音乐活动。
1970 年代起即开始创作新音乐,组织实验乐团。
钻研现代音乐、世界音乐、声音艺术三十年。
作品在欧洲、美国、台湾、中国、香港、各地发表演出。
个人作品专辑唱片「丹红的细雨」原创大胆地融合了古典与现代文学、汉字语音语义、计算机音乐及具象声音,
广受现代乐界好评,并获得国际权威乐评机构All Music Guide 之四颗星评价。
自70年代起长期致力于聆听实践与理论研发。
强调「后具象」的真实声音美学,无意于将声音「音乐化」之学院具象音乐「作曲ㄍ表现」传统,
以及当前先锋乐坛主流的音景美学与动物及机械聆听,
而专注于自创的「人本聆听」、「文化聆听」、与「跨文化聆听」。
近年来实作方向愈发远离个人情感喜好之表达,转而研发被动即兴、程序演作。
对于声音实体对象,主张唐代王昌龄式的「以心击之」,
并实验声音体与听者之间、创作者与听者之间的物我合一、主客一体、主客互换等声音特异现象。
1979 年起主持电台节目「爵士乐讲座」,
为台湾最早引介推广世界音乐、现代爵士、前卫音乐、实验音乐之广播电台节目。
2000年起制作主持「前味音乐网」电台节目,每周长两小时,
内容包罗万象,特别注重世界各国原创罕见唱片;
在台湾及中国大陆八大城市广播电台联合播出;
并有网上电台实时收听,对中港台乐迷及新生代先锋音乐创作者影响深远。
所主持之乐评网站「前卫音乐网」曾被台湾「独立音乐线上新闻网」誉为「华文音乐聆听评鉴网站的终极标的」;
台湾破周报曾评为「最佳中文音乐网站」。
1997 年起召集各地青年先锋音乐家成立「台北声音小组」及「中国声音小组」,
为进行听觉认知研究与创作之机动结构前进组织,
对中港台各地声音实体进行监听、思考、采集、整理、分析、保存、解构、及重新语境化。
各「声音小组」成员现已成为各地先锋音乐之新生代代表。
1999 年创建 Post-Concrete 唱片公司,特别注重发行华人前卫音乐作品。
所制作编辑之「China: the sonic avant-garde 中国声音前线」选辑,
为中国前卫计算机音乐ㄍ声音艺术首次在国际上出版发声,
获得权威乐评出版机构 All Music Guide 之四颗星评价,
英国权威新音乐杂志 The Wire 并选为 2003 年年度最佳唱片之一。
音乐演出:
2006 台北,WOCMAT 2006
2005 杭州,第二层皮音乐节
2005 杭州,姚大钧/中国声音小组 + Stefanie Ku
2004 台北,Sainkho Namtchylak + 姚大钧
2004 杭州,第二层皮音乐节
2004 荷兰,Utrecht, Impakt Festival 音乐节
2004 波兰,Krakow 音乐学院,个人专场音乐会演出及演讲
2004 比利时 Gent, 1000 Revolutions Per Second 音乐节
2004 比利时 Brussells, RecyclArt 音乐会
2004 巴黎,Nuit Blanche 艺术节
2004 广州,广州声纳国际音乐节
2004 台北,红楼剧场,台北声纳
2004 科技艺术节
2004 台北,河岸留言,Recorderz Night
2003 北京,藏酷,北京声纳 2003 国际电子音乐节
2002 旧金山, 964 Natoma 音乐空间
2002 旧金山, 7Hz 音乐空间
2002 洛杉矶, Beyond Baroque 音乐空间
2001 哈瓦那,Off-ICMC
1999 香港,香港文化中心,中华艺术节:音乐新纪元
1999 北京,海淀剧院,ICMC 国际计算机音乐节
1996 香港,大会堂,ICMC 国际计算机音乐节
音乐创作唱片出版:
2005 《Talk, Talk, Talk: it’s only talk》(Post-Concrete)
2004 《One Love》慈善专辑
2003 《China: the sonic avant-garde》(Post-Concrete)
2001《The Door Project》
1999 《Cinnabar Red Drizzle 丹红的细雨》(Post-Concrete)
1997 《Dream Reverberations》(Post-Concrete)
声音装置作品电影配乐展演:
2006.1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Endless》 (电影配乐)
2005.12 杭州,声想:声音装置展:《占领西湖:一分钟的新秩序》声音行为作品
2005.11 南京,城市艺术展:《地听南京》声音装置(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委约创作)
2005.11 芬兰,赫尔辛基, Avanto 影音艺术节:《Endless》 (电影配乐)
2004.10 美国圣地亚哥亚洲电影节: 《Red Blue》(电影配乐)
2004 比利时,布鲁塞尔,Argos 音乐节:《看不见的城市 Invisible City》声音装置
2003 马尔他,St. James Cavalier:《看不见的城市 Invisible City》声音装置
2002 爱尔兰,贝尔法斯特音乐节:《看不见的城市 Invisible City》声音装置
2002 台北诗歌节数字诗展:多媒体具象诗《多声部五言绝句》、《面对古人》
2001 德国 World Tune Project 世界声音装置展
Sound artist, producer, curator, art historian, radio DJ.
For three decades, sound artist Dajuin Yao has devoted himself to the theory & praxis of “listening.” Recently, Yao’s compositions distinguish themselves by their non-expressive nature,
and focus on what he calls “passive improvisation” & “algorithmic improvisation.”
Yao’s approach towards objet sonore com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esthetics of Wang Changling, famous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whose view on man’s relationship with external objects advocates “hitting it with your heart.”
Dajuin is also interested in the epiphanic moments during which the sound object & the listener,
or the auteur & the listener, become a unified “one”,
and, on certain occasions, exchange their roles.
Since 1997, Yao has called on various young artists in China
and Taiwan to establish China Sound Unit,
a free-form collective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different modes of listening.
China Sound Unit also works on the listening/thinking/collecting/re-shuffling/analyzing/
preserving /de-composing and re-contextualization of sound objects in various cities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Yao has also devoted himself to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intercommunication of avant-garde music scenes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ultures.
He is the presenter and curator of Sounding Beijing 2003 - the first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experimental music festival in China, and the host of the radio program ForeTaste Radio. He also runs the international sound art record label Post-Concrete.
Currently Yao is teaching at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in Hangzhou,
and the Center for Art and Technology, Taipei University of the Arts....
0
首
-
艾卿
这是该歌手演出过的所有吉他谱,希望这些原版吉他谱对有帮助。
0
首